2025年7月11日,太原理工大学文法与外语学院段荣娟教授、张海燕教授受邀来我院开展集体磨课指导,并分享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经验。此次活动聚焦教学能力提升与评估材料规范化,为公共外语教研室注入专业力量。
专家领航:多维度精准指导
段荣娟教授与张海燕教授通过观摩苗盼盼、石筱璇两位青年教师的授课模拟,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互动等维度展开深度点评。专家强调:
思政融合创新:在大学英语课程中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英文传播”案例,自然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建议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料库”选取经典文献、艺术作品等素材,设计“文化对比分析”“双语典籍研读”等教学模块;
课件效能提升:指出需避免PPT信息过载,倡导"视觉化+结构化"设计,如用流程图展示语法规则,用对比色突出重点词汇;
互动策略优化:推荐"30秒快速问答+2分钟小组研讨"的分层互动模式,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青年教师成长:在打磨中精进
苗盼盼老师表示:“专家建议我采用‘问题驱动式导入’,用真实语境激发学习兴趣,这对我很有启发。石筱璇老师则提到:“段教授指导我调整课件逻辑框架,现在每个单元都形成‘目标-任务-反馈’的闭环,教学脉络更清晰。”
评估经验:太原理工大学的实践智慧
两位教授结合太原理工大学迎评经验,提出四项核心建议:
教学档案标准化:要求课程大纲、教案、磨课记录按评估指标分类归档,建立材料库;特色凝练突出化:建议提炼“外语+专业+思政”三维融合的教学创新案例,如将中医药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数据支撑科学化:强调需用学生满意度调查、成绩分析等量化数据佐证教学改革成效。共享资源:通过集体备课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形成“统一模板+个性调整”的课件开发机制。
持续改进:构建质量提升闭环
本次指导是教研室磨课系列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专家引领-集体研讨-个人精进”机制的重要实践。后续,教研室将落实三项重点工作:
8月底前完成审核评估涉及课程课件的内容和视觉化升级;思政融入教学创新实践;审核评估材料检查归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