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点击排行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07级中西1班梁丽嫦
日期:2011-03-29 点击: 来源:校团委  作者:本站 【字号:放大 还原

  “业精于勤而荒于戏,形成于思而毁于随”。

  大三的暑期见习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是自我增值,提高临床技能及操作能力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天,但是见习的暑假生活让我受益匪浅。

  见习的实践开展于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我与同校的几位师兄师姐均参与了此次的实践活动。见习期间,我主要是跟随焦医师出门诊并帮忙做些琐碎的事情,有时还跟随医师去查房,事情虽繁忙但我仍乐此不疲。

  焦乐平,生于1969年,1993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医疗系。副主任医师,任主治医师职称,中华医学会会员。2004年在山西医科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2006年在呼吸病研究所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睡眠呼吸中心进修一年;2006年参加肺栓塞诊疗新进展学习班;2006年参加临床机械通气学习班及肺功能规范化检查学习班。她负责院内感染工作,主要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医疗工作及睡眠呼吸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治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治疗工作,近几年来曾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五篇。从医16年,一直谨记“业精于勤而荒于戏,形成于思而毁于随”,从一名住院医师一直到主治医师,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深受广大民众爱戴。

  在跟随焦医师门诊的过程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莫过于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男,59岁,2010年8月11日就诊。自述有哮喘病史31年,三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喘息、咳嗽及呼吸困难,痰黄黏,不易咳出。查体:体温37.4度,口唇轻度发绀呼吸急促,两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胸片:双肺纹理增粗。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热哮证。于是焦医师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控制感染和支气管舒张剂等,不使用激素等。同时给予中药处方:胆南星10g、麻黄10g、黄芩15g、桑白皮15g、鱼腥草30g、法半夏12g、葶苈子10g、瓜蒌皮12g、青皮,陈皮各10g、白果10g、白甘6g。一天一剂,水煎服。服药一剂后,症状减,继服十剂而痊愈,至今未复发。

  支气管哮喘属“哮证”范畴,西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是一种反复间歇性发作的痰鸣气喘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及呼吸困难,病久咳导致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西医治疗主要以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为主,对控制急性发作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但易复发,副作用多,致使患者经济和精神负担加重。以往中医治疗多以宣肺祛痰治其表,忽略肝脏在本病发作中的重要作用,易致情绪焦虑易怒,肝失调达,因此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调肝。 因此选用青皮舒肝破气,散结消滞,以调理肝脏气机;方中麻黄解痉,平喘利水;半夏健脾化湿,降逆化痰;葶苈子清肺降气化痰;杏仁止咳平喘;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生姜温肺止咳;陈皮燥湿化痰理气;五味子收敛肺气;黄芩鱼腥草清肺热;射干祛痰清热;桑白皮泻肺平喘;胆南星燥湿化痰;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甘草调和诸药兼能化痰。现代药理学认为麻黄、法半夏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反应性,同时具有抗过敏作用,五味子具有镇静镇咳作用,可减轻病人焦虑情绪,能抑制过敏性气道反应。黄芩可抑制炎性细胞颗粒。

  焦医师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证如能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虽然焦医师今年41岁,正值壮年,不能称得上是名老中医,但是其医术高超,熟练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相信其在不久的将来,肯定是名副其实的名老中医。见习虽短,但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并巩固加深了解了课内知识,更加了解医生的作用。暑假实践活动真是让终身受益啊!

 

共青团山西中药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
 校本部: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 邮编:030619 电话:0351-317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