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点击排行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郭香娟
日期:2011-03-29 点击: 来源:校团委  作者:本站 【字号:放大 还原

  名老中医助我成才——针灸在脑梗塞后遗症恢复期的辅助治疗作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为期一个月的见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这一个月以来的所见所学,我收获颇丰。一个月的临床实践生活,不仅巩固了我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接触了很多病人,学到了不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在见习过程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病房医生采用针灸疗法促进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而这一治疗方法体现了我所学的“中西医结合”的学科要义,也是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个典型范例。

  脑梗塞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危害大,是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脑梗塞患者发病后,虽然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正规的治疗后能恢复到较为乐观的水平,保住性命,但大多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肢体不利等,而脑梗塞患者发病后半年是较为有效的恢复期,在这段时间如若得到有效的治疗,其康复程度会大大提高。而镇卫生院除采用常规治疗外,还辅以针灸治疗促进患者康复。针灸与推拿并列被世界官方认可的中医学科。传统医学认为针灸疗法可以有效的治疗某些经络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某些神经系统损伤。镇卫生院的医生将二者结合起来,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案,对于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灸对于脑梗塞后遗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是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实现的。针灸治疗讲求循经而行,也就是按规律,依病情针刺穴位,使整体达到“活经通络“的效果。常规进针穴位遍及全身,上肢主要有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下肢主要有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头部主要有上星,印堂,人中等,颈部主要有风池等。这些都是脑梗塞后遗症针灸治疗的主要穴位。而在镇卫生院的临床实践中,这些穴位的选择不是千篇一律的,要“依病进针”,其余穴位还要依患者病情加减。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镇卫生院还引进了电针技术。所谓电针,就是将低频电脉冲挂在电针上,通过电流的作用增强治疗的效果,与单纯的针灸治疗相比,电针可以取代传统手工针灸抽,捻,转,弹,蹦等一系列繁琐的行针过程,而且作用效果优于传统手工针灸。除此之外,镇卫生院还辅以烤电治疗,以增强治疗过程,促进患者康复。

  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训练中,病房医生强调科学的康复方案,提出“管住嘴,迈开腿,情绪稳定多喝水”来配合针灸治疗。在见习过程中,我随医生进入理疗室,旁观针灸过程。在为期两周的针灸疗程过后,也看到了针灸治疗的效果,看到了针灸治疗对于脑梗塞后遗症,尤其是口眼歪斜,肢体不利的辅助治疗作用,也深深地为中医针灸的神奇魅力所折服,感受到了传统中医的奥妙之处。

  马立军,邓超群两位临床医生均系河北承德医学院中医本科生,从医20余年来,潜心研究中医理论,尤其擅针灸治疗慢性疾病。在见习过程中我发现两位医生虽已人过中年,但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专业知识。他们不仅教会了我许多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还教会了我许多为医者应有的道德理念,使我的见习生活丰富多彩,我亦受益匪浅。

  两位医生的针灸治疗在全卫生院乃至全镇已小有名气。但两位老师仍苦心专研,朝着更广阔的医学领域迈进。

 

共青团山西中药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
 校本部: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 邮编:030619 电话:0351-317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