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之一
——2013年7月8日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和顺县横岭镇。望着横岭的山水,呼吸着横岭的空气。一切都感觉那么新鲜,还有一点小小的兴奋。
经过短暂的休息后,我们便来到了横岭镇的卫生所。一进去我就傻眼了,甚至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保障全镇6000多人口健康的卫生院居然那么简陋。通过跟里面的工作人员简单交流后才知道他们没有医师只有几个药师和一些简单的药品。我不得不感慨:这里的医疗条件真的是相当的差!
虽然政府现在正扶持这些贫困地区,但仍感觉力度不够。所以应加大力度。让病人有医可就,让医生有药可用!
下午快吃饭的时候王老师带我们到园子里转了一圈。向我们介绍了女贞子,葛根,黄芪,小蓟,丁香等。而且还尝了女贞子,小蓟,对它们的性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想如果在我们学完中药后都能去野外采药的话,那样我们对中药的认识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对我们的医学道路一定会有很大帮助的。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之二
——2013年7月9日
上午吃过早饭后我们便来到了横岭镇旺盛村。没过一会病人便陆陆续续的来了。我坐在王老师旁边学习。对每个病人王老师都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反复斟酌,认真处方。到中午时才诊完所有病人。通过一上午的跟诊我有很多的感慨。
自己虽然是大三学生了医学只是也学了很多。但真正面对病人时,好多还是没有思路。经过王 老师的点拨我觉的茅塞顿开。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多去附院学习,多接触临床。
下午雨便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雨天的和顺更加迷人。遥望山峦,山色黛绿,更令人心旷神怡。
晚上吃饭后我们便来到王老师的宿舍进行交流。王老师侃侃而谈气氛很是活跃。我们师生在一起其乐融融,感觉很开心。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之三
——2013年7月10日
今天上午雨依然下着。老师考虑到安全问题,经一致商量最后决定,由王老师在乡政府会议室主持并召开交流会。
在交流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谈乡下所见所想,谈中医现状, 谈和顺环境,谈当地人文。王老师也分别作了点评。
这次交流会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最触动我的就是王老师对“中医科学性”所谈的独到见解。中医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5000年的起起伏伏发展到如今的现状。这注定了它是一种经验医学。之所以说它是“经验”主要是由于它的“不可控性”。例如对于肺炎,西医可以通过抗生素的使用,对所有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治愈率与预后是可控的。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进行治疗,对所有肺炎患者来说其治愈率与预后是不可控的。因而中医不可能形成“规模治疗” 。因而说中医并不是科学。
如何克服中医的缺陷,如何让中医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王老师又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思想。例如肿瘤患者,可以利用西医先进的检查技术进行TNM分期,进而再指导中医用药,以提高疗效。
王老师的谈话让我进一步认识了中医,为我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之四
——2013年7月11日
今天下午我们在庞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石拐会议纪念馆。
石拐会议召开于1937年11月11日,当时国军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抗战形式十分严峻。根据党中央与毛主席的指示,朱德,彭德怀,左权,任弼时,林彪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石拐村召开会议。决定在太行山、吕梁山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敌后游击战争。
石拐会议以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秦赖支队,和顺人民踊跃参军,捐献抗日物资无数,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观完史馆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革命的成功,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在安定幸福的社会里,但仍应牢记那些革命烈士,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做一个有志青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之五
——2013年7月12日
今天上午我们在横岭村干部的带领下开展了服务到家的活动,活动对象主要是一些贫困老人。这次活动主要有三点感受。
首先,我们一上午拜访了38位老人,其中有32位有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率达84%。通过细细询问,排除了饮食,精神等因素。但高血压发病率为何如此之高,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了今后的防治工作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调查一下,从而让老百姓避开高血压的诱因。
其实,好多老人都患有慢性病,严重的有肺气肿,脑梗,糖尿病,由于他们得不到有效疗,生活质量很低。究其原因还是老百姓太穷,医疗条件太差。希望当地政府对基层医疗系统加大投入。让老百姓有医可就,让医生有药可用,扭转医疗条件差的局面。让老百姓能够安享晚年。
最后,基层人民的淳朴很令我感动,和顺人民很热情,我也很爱和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