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之一
——2013年7月8日
一直在期待,一直在准备,我想这次下乡会带给我不一样的自己。
3个小时蜿蜒曲折的山路后,我们看到了前方目的地——和顺横岭镇。横岭四处环山,有着它独特的静谧,一路上的风光也很漂亮,颇有点原生态的意思。这里的空气也十分清新,有的队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山上看看了。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去了当地卫生院,开始了第一天的义诊活动。
我们跟着王老师,看他认真的为每一位病人做了诊治并嘱咐服药,我们发现好多常用的药在当地都买不到。人们有了病之后,看病也很不方便,于是好多人都拖着不吃药。这样只能使病情加重,得不到应有的控制,还可能延误病情。看到这样简陋的医疗环境,体会到村里人民看病难的现实情况,我深深的感慨于医疗卫生情况的不容乐观,更希望这些村名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今天我见到了很多书本上描述过的病,一一对应才发现,光知道概念是不会辨病的,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见过这些症状,就不会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也不会对此病症有深刻的认识。还有就是看病的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了解整体病情,四诊合参,做到不遗漏病情,分清主次,这样才能全面调节,把病治好。同时,我们也发现此地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比较常见。这也许和当地气候饮食有密切关系。
傍晚,老师带领我们在政府楼前的草地上认识了一些草药,有颜色深红, 茎上带刺的女贞子,长得十分漂亮。还有叶缘有刺,碰了相当扎手的小蓟,也有校园里常见的丁香,茎叶中有白色乳汁的葛根,形似槐树的黄芪叶。看到这些中药的真是模样,我很是激动,平时也许我见过他们,但从没重视过他们,往往这些身边的小知识就被我们忽略了。
镇上的人们对我们十分热情,嘘寒问暖的,还及时添置我们缺少的东西,队友之间也慢慢熟悉了,能有这样的机会跟这样优秀的人一起学习探讨,我感到非常快乐,我想我会及时总结,观察发现, 让我的下乡活动更丰富多彩,也更有意义。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之二
——2013年7月9日
雨似乎正在嚣张的霸占我们又一天的时光。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义诊之行,我们今天换了一个地方,叫旺盛村。听说是我们学校定点扶持的对象。我们分两拨坐车过去,东西带的也比较齐全。诊脉,刮痧,拔罐,针灸,都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所见之病来说,大多人都有眼病和高血压。另外,有些病情更加严重和多样化,显然不同于昨天,这些跟当地的环境,气候,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有关联的。一早上大概看了10多个病人,我们都分别做了记录。
今天明显不同于昨天的收获就是看到了真正的病人。为什么说是真正的病人?因为他们都患病较久且较重。有独特的征象,有的还是典型的我们所学过的病例。摸了这些脉之后,让我对弦脉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见识了斜飞脉。从舌象上来说,也见到了裂纹舌,点刺舌,瘀点舌,以及各种舌苔。包括头晕头痛,心悸,反酸,腿脚麻木不利,手握无力等征象。见到了寒湿导致的阴疽和小儿心间隔缺损的术后患者,大部分病者还是以老年居多。之后我们还拍了集体照,拿着旗的边缘,站在群体中,那一刻,似乎找到了义诊的更深刻层次的感觉。
下午雨下的很大,中间稍有间断就又淅淅沥沥的下来了。雨后的天空一改往常雾气的朦胧,变的清新明亮起来。隔着宿舍的窗户,窗外的山变得清晰了。我终于看清了山的原貌,很美。还有小河也滚动起来了,夹杂着一些黄泥。还有一朵朵小浪花,像黄河的缩小版。
时间过的很快,周围的同学也很用功好学。他们不仅是我的挚友和榜样,也是我能够共同进步,互相激励的臂膀,下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学说话,学处事。学会怎样学习,怎样去观察。这将都是生活与学习的无上意义。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之三
——2013年7月10日
由于下雨的原因,我们取消了今天的活动,改为在会议室进行交流座谈会。
在经验交流会上,每个人都谈了谈自己这两天来的感受。几个学长都很有思想,谈的感想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的交流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从和顺的境况,到天气,再到学术问题和学习生活上的疑难问题的解惑,都进行的非常深刻,会议的氛围也很好,大家都特别积极。后来主要谈及中医相关的问题,主题是到底应如何学习中医,完成创新,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同时又要能够传承优秀中医文化,不能让中医悄然消失。中医的现如今具有它的优点,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缺点。但是中医能治好病,能发挥它功不可没的疗效,但从这点上来说,我们有必要用心的学习研究,让中医为老百姓所用,为人的健康贡献力量。
对于学习方面,我们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迷茫。不知道应该学些什么,怎样去学。学习是一个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它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说实在话,我觉得下乡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能够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除掉他们的病痛,能够传播保健知识,促进全民健康还能增强我们的责任心,公德心,还能实际的锻炼我们的能力,增长我们的见识。同时了解疾病的不同表现以及有效方法。看好一个病,体会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处后,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并且了解我们到底该学什么,解决这一迷茫。
学长对中医的热爱也让我十分敬佩,我跟着他们学到了很多,除了怎么看病,还有怎么做人。他们总是提醒我要用心,我们大家在一起相处十分开心和融洽。即使天气不那么好,我们的活动依然非常充实。生活处处皆学问,我需要的,只是一双善于学习的眼睛和一颗坚定的,充满热情的心。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之四
——2013年7月11日
几天缠绵的雨之后,天终于放晴了。
横岭镇第一书记带我们来到了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当时参加会议领导人的石像。他们的眼神专注而热情,充满着对胜利的希望。第一眼就让我们有热血沸腾的感觉,想要去一探究竟。
馆里陈列着七七事变发生伊始到石拐农村游击战队的建立,其中还有战争中用过的武器,穿过的衣服,石拐会议所在的窑洞以及革命烈士的名字和雕像。仿佛我的眼前完整的重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用智慧和鲜血顽强抵抗外来侵略的场面。我们有幸和逼真生动的铸像合影,怀着庄严和敬慕的心情,站在他们身边,那种力量,是让人自豪的力量,是激励我们前进的领航。日军在这个小小的地方,残酷而血腥的制造了那些令人悲痛的惨案。直至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亲身融入这种氛围中,才明白革命的胜利不只是简单的故事,更是中国人的骨血。我们听到血液流动的声音,从遥远的枪声中传来,讲述着那些先烈们吃过的苦,淌过的血,与此相比,我们如今的生活实在是好了太多。那些武器镀上了锈迹,也镀上了岁月的年轮,别有一番风味。他们是永久的故事记录者,像一个满腔热血的老人,曾经奋战过,艰苦过,沧桑过,却依旧坚强的凝视着中国的逐步发展壮大。
除此之外, 对上午的的走街串巷也别有感触。农民的生活真的很艰苦,上面的补贴迟迟不下,家里人无劳动能力。我看见一个小孩子把冰糖块放进雨鞋里藏起来,再小心翼翼,不舍得的掏出来吃,那种珍视,像面对珍宝,让人心酸。还有一个孤寡老人,每逢下雨天便被疾病缠身,家里的房顶漏水,电线裸露着。整个家只有一间房,做了饭之后都不知道该怎么住人。就这么一个人种点吃点勉强过活,不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能够想象的。
走进农村,走近农民,为他们解决病痛,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想要真正学一些东西,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能真正帮助到人们的好中医。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之五
——2013年7月12日
不知不觉,下乡活动已接近尾声了。今天是下乡的最后一天,我们抓紧时间,早早的就投入了义诊活动中。
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走访了老一辈的党员们,他们之中不乏年轻时为党做过突出贡献的人,有些人的家属甚至在抗战中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换取了我们的安宁生活。另外还有一些是年龄较大,生活比较艰苦的人。我们撑着伞一家家的拜访了他们,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为他们量血压,按摩,和他们聊天,谈心并且教给他们很多养生防病知识。他们都非常热情,甚至坚持要留我们吃饭。看到他们家里那些年轻时的照片,还有中央颁发的荣誉证书,听他们讲那些曾经艰苦奋斗的故事,我们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也为他们而骄傲。能够借下乡这个机会为他们服务,帮他们解决一些小问题,我感到非常欣慰。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每当有些帮不到的地方时,我真的特别希望自己好好学过并钻研过这些问题,哪怕能帮一点点忙也好。那句话说的好,真的是只有在自己迫切需要,却无能为力的时候,才更能激发对求知的渴望,我想我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境地。
另外一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57岁的女人,她家的小女儿抱给了别人,大儿子也不回来看他们,只有夫妻两人相依为命,于是这位阿姨一直有解不开的心结。虽然他们现在已经看开了,想着只要孩子在外面过的好就满足了,但是我觉得做儿女的,就应该常回家看看。父母养育我们真的不容易,他们要求的不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过的更好,有空了,想他们的时候回去看看,跟他们聊聊天。他们拉扯我们长大,这样的为我们着想,我们又怎能不管不顾,把他们丢在家里,让他们这么大年纪还辛苦地下地干活呢?
通过此次下乡我感悟了许多,也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应该要有一些担当,为自己负责,为未来负责,把事情做到实处。更要懂得感恩,懂得体谅父母或者是其他一些身边的人们,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对得起自己的心!